寫聯絡簿也是種幸福
文/柯雅齡
學期初,寫完孩子的「個別化教育計畫書」、編寫他們每天的作息功課表外,我還會為班上每個孩子設計個人的聯絡簿。聯絡簿當中包括:孩子在校的進食、用藥、如廁、情緒、學習狀況、家長配合事項、家長的回饋等。
依照每個孩子的個別需求所設計出的聯絡簿各不相同,有的孩子在作如廁訓練,我會將這一項作成一個小小的表格,方便告知家長孩子今天如廁訓練的狀況。也有的會列出他們站站立架的時間、走斜坡的時間、情緒反應(例如做被動關節運動、坐擺位椅、站站立架的適應狀況等),以及是否作相關治療及特定行為發生的頻率……。這些記錄方便家長了解孩子在學校的狀況及家中可以配合的事項;這也可作為我每週、每月教學評量的參考。
其實製作個人聯絡簿的目的,我不只想做到親師溝通的功能,另一方面也在為家長及自己紀錄孩子每天的成長歷程。我總覺得,有些想法,用言語溝通與用文字傳達的方式,是不一樣的,我喜歡藉由文字傳達對孩子的想法及內心的情感;所以每天的午休時間,在暗暗的寢室中,我一邊哄孩子入睡,一邊藉由聯絡簿,記錄著孩子一天的種種。
雖然幼兒部的家長,大部分都可以親自接送孩子,我可以利用接送時間與家長溝通,無須再增加自身的工作量﹔但對我而言,藉由文字,每天回想孩子的點滴,記錄著孩子在學校的學習狀況,這就是一種幸福。當家長翻開聯絡簿,與我分享孩子一天下來學校點滴的生活及進步時,即使是在那暗暗的寢室內寫出的歪斜字體,從家長會心的一笑中,我想他們也同樣感受到這分幸福及窩心吧!
(刊載於92.03.02國語日報特教版)